钟南山高文等大咖联名打Call 世界级科技论坛为何落地深圳?

  第五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将于11月23日至25日在深圳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动汽车、电力驱动和智慧能源学专家陈清泉,澳门大学校长、电气工程专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等七位重量级科学家作为本届论坛的推广人于10月9日向全球发出邀请,期待与国际知名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和企业家在深圳畅论科技如何赋能人类社会发展。

w700d1q75cms.jpg

  这是首度有世界级科技论坛在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相关考虑传递出怎样的信号?在中国的科技发展蓝图中,深圳以及大湾区有什么特殊性?在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我们又能通过深圳以及大湾区的发展,看到怎样的中国方案以及未来方向?

  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由中国科协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2019年10月16日,首届论坛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在给首届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一贯秉持开放合作,希望论坛促进各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携手合作,凝聚共识,交流思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开放·信任·合作”也由此成为论坛的主题。

  来到第五届,论坛选择在“创新之城”深圳举办。深圳具有非常显著的新兴城市特性,放眼全球,深圳也是以科技带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绝佳样本。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深圳的发展路径和经验具有非常特殊的参考价值。

  “会找钱”的科技研发

  深圳的科技创新链条完备,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有利于深圳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深圳是民营企业高度发达的城市,华为、比亚迪、大疆无人机等都是行业科技巨头,它们都极为重视科技研发。而企业的科技研发具有非常强的市场导向,例如消费者的需求是解决长时间使用手机后手机发热的问题,企业的研发人员就要将产品的使用问题转化成科学问题,等于是先有需求再有研究,所以对于市场的风向和相当敏锐。因此,城市的创新度、包容性和灵活性都会非常高。

w700d1q75cms (1).jpg

大疆总部大楼“天空之城”

  深圳不仅有科技巨头,“专精特新”小巨人也为数不少,不久前,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出炉,深圳共有310家企业通过审核。超过了北京、苏州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一。目前,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经达到752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深圳的科技产业具有很强的集群性特征,城市的企业间已经形成了产业分工,具有一套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

  2022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59万件,约占全国总量的22.99%,连续19年全国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37.9件,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倍。

  另外,深圳不是只重视产业化。近年来,面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外部压力,深圳把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上。目前深圳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不低于30%的市级科研经费必须投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2022年深圳市基础研究经费投入122亿元,比上年增加49.13亿元,大幅增长67.4%,高于广东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基础研究具有高风险、高难度的特性,取得成果非常不易,确实是需要政府扶持和发力的领域。

  深圳构建出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创新全链条,而且在创新链条上还做到了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的结合。这不仅在中国具有先行示范的意义,即便将深圳置于全球知名的创新型城市中去比较,深圳的发展成果依然十分具有吸引力和研究价值。

  “人才爱”的理想之城

  今年9月,上海市科学研究所委托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面向20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一线高水平科学家展开的调查报告《2023理想之城——迈向教育、科技与人才高度发展的全球城市》对外发布。深圳上榜全球20座主要城市中教育、科技、人才综合发展的“理想之城”前五位,深圳还成为全球创新人才最为向往的“理想之城”。

3.jpg

调查覆盖的20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

4.jpg

接受调查的全球科学家对于科技创新理想城市的选择。

  报告指出,当前全球范围内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结合更加紧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在科学家们的视角下,能够引领行业前沿的科技龙头企业对于城市科技创新的意义要超过大学和科研院所。同时,研发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科技创新也具有较高的重要性。以上述标准来看,深圳成为科学家们心中的“理想之城”确实当之无愧。

  根据调查,理想薪酬、理想生活和理想事业平台是科学家对城市的主要需求。近年来,深圳实施了从人才计划、奖励补贴、税收优惠到安居保障、子女教育等一系列有效的科技人才引进、支持和保障政策,对于科技人才来说,深圳的配套是非常体贴且充满诚意的。

  以本届论坛公布的7位推广人为例,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都将深圳视为自己追求科学梦想的沃土,高文院士曾经表示,鹏程实验室是其倾注心血最多的科研项目。其他几位论坛推广院士,包括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他们的研究领域,如生物医药、电动汽车、机器人等,都是深圳市着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果只从学术积累上来看,深圳不占优势,这里没有“自然生长”的科学家,但深圳又太擅长吸引科学家。科学家们眼中的“理想之城”是能为科技发展提供最优环境的城市。所谓的优越环境,不只是深圳市的政策措施,也有深圳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城市的市场积累。

  创业投资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催化剂,深圳民营创投起步早、发展快,培育了一批领军机构。截至2021年底,深圳辖区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4308家,管理基金规模2.27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三。深圳创投机构投向本地创业企业超过3000家,累计向中小企业投资3800亿元,投向高新技术企业2900亿元。

  深圳走过改革开放的沸腾年代,保留下这些敢闯敢拼、鼓励创新的城市基因,社会资本用真金白银的投入,诠释了什么是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科学家们走出实验室,就可以找到科学成果落地转化的机会,充足的产业空间、相对低廉的成本、广阔的经济腹地以及世界级的研发成果转化系统,都为科学家敞开怀抱,这便是深圳的妙处。

  “大格局”的科技治理

  对于中国的科技发展来说,深圳科技发展的意义不止于城市发展本身,更在于其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带动以及引领作用。广深港澳科技走廊是大湾区发展的关键,深港之间的协同创新,则是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香港的基础研究实力以及全球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与深圳的产业化优势相结合,双方可联手深度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全方位融入和布局全球创新网络,探索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路径。

  因为制度性差异,目前内地与国际科研体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深港之间“一国两制”的独特环境,非常适合就科研体制进行创新探索,这也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深港之间的协同创新也将让大湾区的制度型开放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届时,深圳、香港也将成为最有条件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两座城市。

5.jpg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从全球科技发展的视野出发,深圳不仅有华为、比亚迪、大疆这类可以打入欧美市场且与发达国家进行实力比拼的企业,深港还可以携手向东南亚、中东等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迅速辐射,全方位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深圳所在的大湾区是最有能力承接国际科技合作的区域。

  近期,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在访问马来西亚时就强调,深圳将携手香港共同发挥链接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枢纽作用,进一步加强与马来西亚等东盟各国在数字经济、网络通信、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交流合作。

6.jpg

中国(深圳 香港)—东盟(吉隆坡)新兴产业对接会在吉隆坡举办

  相关研究显示,未来5到10年将是全球城市科技创新版图调整重构的关键时期。对于全球科技创新领先城市最具重要意义的决定性因素包括城市拥有大量富有创新活力的青年科学家,城市具有国际化、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创新文化特质,以及政府实施有利于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

  作为新兴城市,深圳在拥抱信息时代、提供创新机遇、研发组织创新和政府治理创新等方面都体现出了显著优势,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资本加速汇聚。深圳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深圳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可以预见,深圳市政府将在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发展中扮演更重要、更积极的角色,利用地方财政公共投资和各种政策工具促进城市科技创新繁荣发展。

  转载来源:直新闻

Baidu
map